便秘不只是成人的專利! 淺談孩童便秘
2021-02-26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則是孩童便秘的問題。 許多爸媽們都有過這個經驗:一家開開心心地出去玩,回來後孩子忽然說肚子很痛,但是沒有拉肚子; 帶到醫療院所做檢查後,醫師說孩子可能是腹中累積太多糞便導致腹痛。 在通腸後,症狀迅速緩解了。 事後回想,才發現原來在不舒服前幾天,因為飲食和作息與平常不一樣,孩子都沒有上廁所排便,導致糞便在大腸中累積,引起疼痛與不適。 另一群家長則是發現孩子本來排便都很正常,卻在兩、三歲時忽然開始為不定期地反覆便秘所苦。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孩童的便秘是如何造成的,以及如何有效地預防與治療便秘。
孩童的便秘有哪些特點?
對小孩子來說,所謂的便秘不單指無法排便,而是包含了腸道清除次數過少、過硬/過小的糞便、解便疼痛或是解便困難,甚至是失禁等症狀。 在一歲以上的孩童族群中,功能性便秘佔所有便秘的95%。 什麼是功能性便秘呢? 其實所謂的“功能性”就是指排除了其他器質性原因(如乳糜泄、甲狀腺低下、巨結腸症、尾椎畸胎瘤、腸道阻塞、纖維性囊腫)而出現的便秘症狀。 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病史去評估便秘是否為器質性的,如胎便是否有延遲排出的情況、是否有發燒/嘔吐/腹瀉、是否有肛門出血、糞便是否呈細條狀、是否有生長時緩等、並在懷疑時儘速就醫做進一步檢查。
功能性便秘好發在哪些時間點?
在所有年紀的小朋友中,又以學齡前的孩子最常有便秘的問題。 其中,功能性便秘又最容易在以下三個時間點發生:
1. 嬰孩開始吃固體食物時
2. 開始訓練孩子自己到馬桶上廁所時
3. 剛開始上學時
您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當嬰兒開始吃固體食物時,便秘的機會反而增加呢?這是由於這些固體食物中的纖維質與水分往往是不足的。 因此,當孩子出現陣發性的便秘時,可嘗試給予高纖維質和含水量多的食物。 然而,對於長期嚴重便秘的孩子來說,增加纖維質與水分的攝取可能無法有效地改善症狀。 對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一天5克的膳食纖維應十分足夠。 而一個6歲的孩子一天需約11-16克的纖維質。 大部份的蔬菜水果,一份的量約可提供1克的膳食纖維; 而一份的黑棗或豆子則能提供2克。 此外,我們也可用五穀、多穀米或麥片取代白米與白粥,補充纖維質。 另一方面,要確保孩子每天都有攝取充足的水分:5公斤的孩子一天應至少攝取500cc、10公斤則是960cc、15公斤為1260cc、20公斤則需1500cc的水。
有些媽媽也會發現,從母奶轉為牛奶或是配方奶後,寶寶的便秘似乎有增加的趨勢。 造成這個情況的機制目前並不明確,但有些專家學者推測可能與過敏反應有關,且這些孩子比其他人有更高的機率會同時為過敏性鼻炎、皮膚炎、氣管過度收縮所苦,體內的IgE也可能比較高。 有這樣困擾的家長可以試著把牛奶/配方奶量減為一天475~700cc以下,再搭配其他鈣質強化的豆漿給孩子喝。
另一個孩子常出現便秘的時間點是:剛開始訓練他們自己上廁所時。 這是由於孩子在開始訓練時不一定理解“坐馬桶”的意義,抑或是由於沒有兒童專用的馬桶導致他們在排便時不好出力、無法輕易的排出糞便。 如果孩子一開始對於“坐馬桶上廁所”就有不好的印象,或是排便的過程帶給他們不好的回憶,他們便會開始憋住便意,久而久之糞便累積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硬,加重排出的困難性,進入一種惡性循環。 破解惡性循環的方法只有使糞便軟化,減輕排便過程的痛苦。 此外,我們也可考慮延遲馬桶訓練的時間,等孩子年紀再大一點,準備好了,再慢慢的用輕鬆愉快的方式教導他。
第三個孩童便秘常發生時間點是:剛入學時。 剛上幼稚園或是小學的孩子常常會因為不敢在學校上廁所而憋住便意,或是因為新的生活作息影響到原本上廁所的習慣而導致無法排便。 另外,由於孩子在幼稚園或學校往往是自行如廁,家長並不會知道他們確切的排便狀況,發現有問題時往往已經進入上述的惡性循環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爸媽可固定詢問孩子排便的狀況,以及注意孩子在學校時是否會不敢/不好意思上廁所。 另一方面,家長也可再餐後固定空出一段沒有行程壓力的時間,讓孩子可以有充裕時間排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患有泛自閉症障礙或是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族群中,約有3成的孩子同時有功能性便秘的困擾。 這些疾病之間的關聯目前並不十分清楚,但有研究顯示可能與感覺功能異常或是感覺刺激的忽略有關。
功能性便秘該如何治療?
在滿足月,一周歲前的孩童身上發生的急性便秘往往是由於飲食改變(增加固體食物)引起。 如果小朋友還沒開始吃固體食物卻發生了急性便秘的狀況,可以試著在配方奶中加點不可消化、具滲透壓活性的醣類,如富含山梨糖醇的蘋果、黑棗、西洋梨果汁(注意:最好等孩子四個月以上再給)。 當孩子開始吃固體食物時,也可給予含山梨糖醇的果泥。 小孩很愛吃的米果類食品也可用大麥/多穀類麥片代替。 然而,當孩子的糞便已經變的太硬導致排出困難時,就必須給予含甘油的塞劑/直腸潤滑劑以利糞便排出。 對於反覆便秘的嬰兒,我們同樣可以根據上述的方法做飲食調整,並在需要時給予甘油塞劑/潤滑劑。 若孩子已滿6個月大,也可考慮使用滲透型瀉藥緩解長期、反覆的便秘 (刺激型的瀉藥則不建議使用)。 不過,確切的用藥方法還是要經過專業的醫師評估喔!
至於一歲以上的孩子,若出現糞便太硬而不好排的情況時,我們首先應該從飲食調整方面著手。 除了多攝取高纖維質的蔬菜水果外,喝足夠的水(每天960~1920cc)也是必要的。 不過,要是我們觀察到孩子有憋住便意、解便疼痛、排便時流血的狀況時,我們應立即給予滲透型泄藥(如乳果糖緩瀉劑lactulose等)治療。 至於長期反覆便秘的孩子,我們除了在飲食上做調整、給予口服瀉藥治療外,也應該徹底探討孩子是不是因為糞便太硬導致排便疼痛、不敢在學校/托兒所上大號、或是每次上廁所的時間都不夠用等因素而有排便障礙。 當我們發現孩子的大腸中已經累積了太多糞便時,也應該先給予浣腸,把大部份累積的宿便清出,再給予口服瀉劑治療。
還有其它預防長期反覆便秘的方法嗎?
剛剛講了許多針對急/慢性便秘的治療對策,多半離不開多攝取纖維質與喝充足的水。 您或許會覺得:這不就是老生常談嗎? 該做的我們都有做呀! 但還是逃脫不了常常便秘的宿命,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個方法是:試著先不要給孩子喝牛奶至少兩個禮拜。對某些孩子,特別是有過敏體質的孩子來說,牛奶中的特有的蛋白質無法被妥善地消化,導致便秘症狀的產生。 此外,對於1~3歲的學步兒來說,牛奶的某些成分可能導致腸胃道蠕動減慢,且喝牛奶易有飽足感,讓孩子減少攝取其他富含纖維質的食物與減少飲水的量,導致便秘。 故針對1~3歲的孩子,每天牛奶的攝取量最好限制在720cc以內。
第二的方法則是: 服用益生菌。 沒錯,益生菌除了可用於緩解腸胃炎時的腹瀉症狀外,也可用於治療慢性便秘。 根據台灣國衛院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服用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 rhamnosus Lcr35、簡稱C菌的族群,與服用安慰劑的族群比較起來,排便次數較多且頻率也較正常。 此外,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發表的論文也提到服用益生菌(比非德氏菌或是乳酸桿菌),能夠加快吃進的食物在腸道中傳輸的速度(快12.4小時)、增加每週排便次數(多1.3次)、以及軟化糞便以利排泄。 然而,確切關於到底哪一隻菌和每天所需的菌量數能夠達到最佳的療效,仍有待實驗證明。 目前最推薦使用的仍以比菲德氏菌與乳酸桿菌為主。
慢性便秘除了容易造成孩子身體上的不適外,過硬的糞便、排便時過度用力、及長期過長的蹲馬桶時間還可能造成肛裂、肛門直腸脫垂、痔瘡,造成破皮流血、疼痛的狀況。 不僅在孩子的身心上都造成更大的負擔,對於以後良好排便習慣的養成、也又形成的多一道的阻礙。 劉醫師建議各位爸媽,若是發現家中的寶貝有不好解便的問題,最好及早採取今天提到的各種措施,或向專業人士進行咨詢,才能讓孩子們都有 “暢快人生”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