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感染疾病
寶貝嘴巴破的好嚴重_ 淺談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2021-02-25
寶貝嘴巴破的好嚴重? 淺談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每當家裡的小朋友生病時,除了發燒的症狀外,家長們最害怕的症狀往往就屬孩子不吃不喝了。 除了腸胃炎會引起嘔吐與腹瀉以外,幾乎所有常見的嬰幼兒感染症都會導致腸胃蠕動變慢、食慾不振的狀況。 若是上呼吸道感染,更是會引起喉嚨紅腫,甚至是咽喉扁桃腺化膿的情形,更加影響孩子的食慾。  今天,我們將與大家分享另外一種常導致孩子發燒、嘴巴喉嚨痛、無法進食的疾病—疱疹性齒齦口腔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什麼是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顧名思義是因感染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而引起。 我們在此之所以強調”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是要與許多人印象中會在外生殖器出現紅腫,灼熱,搔癢,紅疹,水泡等病徵的性傳染病 “疱疹”做區分。雖然第一型疱疹病毒也可能影響外生殖器,會引起上述性傳染病還是以第二型的疱疹病毒,透過口腔黏膜或是生殖器表面的皮膚因性接觸或是經手觸摸而傳染。  今天討論的疱疹性齒齦口腔炎則是以孩童感染第一型單純皰疹病毒,產生牙齦腫脹出血和水泡,口腔黏膜之潰瘍性病灶與嘴巴周圍的紅疹水泡為主。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是如何傳染的?
根據台灣三總皮膚科與泌尿科共同的統計資料顯示,近幾年來台灣成人單純疱疹病毒的帶原率達85%以上。 此病毒的特性與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十分類似,會在感染人後潛伏於神經節中,待免疫力下降或是神細胞遭受到刺激或傷害,包含情緒和精神壓力、疲勞、疼痛等時,便會被重新活化,導致口部周圍出現新的水泡和疹子,以及口腔內的潰瘍性病灶。 而病毒量往往在水泡內以及重新活化的黏膜病灶是最高的,若是接觸到,便很容易感染接觸者。 除此之外,由於病毒本身會有想要把自己的基因”傳播出去”的需求,就算是活化程度不足以導致紅疹水泡與潰瘍的表徵,口水與口腔黏膜中的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濃度卻也足以感染他人。 有鑑於第一型疱疹病毒的高盛行率,合併此病毒能間歇性的在宿主體內被重新活化,且可以在不足夠產生肉眼可見病灶的濃度下感染其他人,我們便可以預期當父母與長輩近距離接觸與親吻孩童時,很容易就把病毒傳染給了孩子。
 
誰容易得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有那些症狀呢?
疱疹性齒齦口腔炎好發於六個月到五歲的孩童,不過有些人會在年紀較大,如青少年時期,才會因感染而發病。  我們知道,嬰兒滿六個月大之後,透過母體得到的免疫球蛋白抗體數量便會慢慢地減少,再加上這個年紀的嬰兒因為年齡已經沒那麼小了,會越來越常被父母帶出去走動,低抵抗力加上高的致病原曝露雙管齊下,感染的發生率便從此節節升高。 我們剛剛提過第一型疱疹病毒的傳播往往來自孩子周圍的大人,透過親吻與皮膚黏膜的接觸而傳染給孩子。 當孩子年紀超過六個月大,母親抗體的保護力明顯下降時,便增加了感染的發病率。  到了兩三歲以後,孩子自己本身的抵抗力日趨成熟,就算是感染了病毒也不一定會出現症狀,或是單只出現非常輕微的病徵。  根據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醫院小兒科之統計,約有13-30%感染病毒的孩子會發病,出現臨床上明顯的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由於第一型單純性疱疹病毒是潛伏於孩子身邊的大人體內,伺機透過近距離接觸而傳染給孩子的,故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的發生並無季節性,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發病。  當然,感染了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的孩子口腔與水泡的病毒量非常高,且會維持一週至數個禮拜(平均為三週)的高病毒量。  爾後便會像傳染給他的大人一樣,體內含有潛伏的第一型單純性疱疹病毒,且一生中都會維持間歇性無症狀(或是有症狀)的病毒重新活化與無症狀排泌(asymptomatic viral shedding)。  當孩子感染了第一型單純性疱疹病毒後,會在平均潛伏四天後發病。  由於疱疹性齒齦口腔炎往往是孩子初次感染單純性疱疹病毒的表現,患者體內在急性期並無第一型單純性疱疹病毒之抗體,所以症狀往往會比復發性(潛伏於體內的病毒被重新激活)來的嚴重。

一般來說,在感染的初期,出現明顯的口腔潰瘍與口周圍的水泡以前,患者約會有四天的時間出現包含發燒、食慾不振、疲憊嗜睡、頭痛等病毒感染常見的全身性症狀。  爾後,孩子的齒齦便會開始腫脹且變得容易出血,也會於牙齦口腔黏膜與口腔周圍上出現小水泡。  這些小水泡在破掉後會呈黃顏色,週邊呈紅圈; 數個破掉的水泡會融合成一個較大、劇痛感的潰瘍性病灶。  這些潰瘍後續一兩週內會漸漸變得乾燥並癒合形成黑色的痂皮。  這個時候要小心不要將結痂摳掀開,否則容易流血與二次感染。  上述的病灶可能出現於整個口腔的任何地方,含頰黏膜、舌頭、齒齦、硬顎、嘴唇、咽部、及嘴巴周圍的皮膚。  除了這些劇痛感的潰瘍外,患者也可能會出現口臭、不吃不喝、頜下和頸部淋巴結發炎的症狀。  根據以色列史奈德兒童醫院的研究顯示,口腔與口腔外的潰瘍性病灶平均會持續12-14天,且患者可能會有7-9天的時間會有飲食方面的困難與痛感。  因此,我們也需特別小心患者因不吃不喝而產生脫水的症狀,若出現心跳加速、血壓降低、意識改變的情形,則應盡速就醫接受輸液治療。
 
如何治療與預防疱疹性齒齦口腔炎?
在治療方面,我們主要分為抗病毒、維持體液平衡、減緩疼痛等三大面向。  根據英國威爾斯兒童醫院發表之大型系統性分析論文指出,在出現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症狀的72-96小時內投予口服的抗病毒藥物acyclovir五至七天,有助於縮短疾病與病毒排泌的時程。  平均來說,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將口腔病灶的存在時間由10天縮短為4天、口腔外的病灶從5.5天減至0天、發燒的天數從3天簡短為1天、飲食困難的天數更是從7天減至4天、病毒排泌也從5天時間減少為1天。  由此可知,在症狀出現的3至4天內服用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的讓疾病時程減短,孩子也可以少受許多疾病帶來的辛苦。

由於疱疹性齒齦口腔炎最主要的病灶以口腔與口周疼痛性潰瘍和水泡為主,要在患者劇烈疼痛的情況下維持良好的水分補充變成了一個重要卻困難的課題。  我們可以透過局部止痛與退燒的方式鼓勵病童多喝水,並同時仔細小心地評估孩子的體液是否缺乏。  如果觀察到孩子的尿量明顯減少、哭不出眼淚、眼眶凹陷、四肢微血管回流速率變慢,甚至是沒有發燒的情況下心跳加速、血壓降低,就需要立刻至醫療院所接受輸液的補充。

在疼痛緩解方面,我們除了使用一般的解熱鎮痛糖漿(普拿疼、依普芬)止痛外,也可以在嘴唇與牙齦上塗抹凡士林(精煉石蠟)來形成屏障,避免口腔內沾黏引起的疼痛。  此外,塗抹含有局部麻醉劑lidocaine成分的凝膠也有助於緩解局部的疼痛。 不過,由於國外曾有數篇論文顯示局部使用於口腔黏膜的麻醉劑可能在被吸收後引起鎮靜效果與引發抽筋,在臨床上並不建議常規的使用。

提醒大家,雖然單純性疱疹病毒基本上不會侵犯我們的腦幹與脊椎,往往也只有在新生兒時期會入侵我們的腦部造成腦炎或是腦膜炎,仍有極少數的機會能夠在幼童導致腦炎。  若孩子出現意識改變、劇烈頭痛、抽筋等症狀,須立即送醫治療。  此外,由於單純性疱疹病毒仍有機會感染我們的呼吸道,引起會厭炎和肺炎,當孩子出現嚴重咳嗽或是喘鳴時,同樣需要盡快就醫治療。

說了這麼多,其實回歸到原點,不管再怎麼小心謹慎,我們並沒有辦法有效的阻止第一性單純性疱疹病毒的傳播,因為你我的體內很有可能正潛伏著此病毒。  不過,就算最親愛的孩子感染了病毒,且不幸的也發病出現症狀,我們仍有十分有效的武器可以對抗病毒,減輕與減短孩子的病程與不適。  最重要的是,我們從平常就可以多鍛鍊身體、培養規律的作息、吸收均衡的營養來強健抵抗力,才能有效的防止病毒感染後引發症狀以及病毒在被重新活化後導致再度出現病徵哦~